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让今年的MBA申请,陷入了短时间的沉寂。不过,伴随着国务院关于研究生扩招的指示,今年的申请,同时迎来了令人欣喜的扩招“小趋势”。北京扩招高校概览
不过,在众多扩招的院校名单中,我们并未找到清华、人大等名校。实际上,扩招从未让名校申请变得“更容易”,反倒因为大浪淘沙,使得申请者的背景和实力变得越来越强。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跟大家共同回顾一下,2020年的那些“变”。
1)清华大学
受疫情影响,清华在坚持线下面试的同时,更改了第一批的面试时间,于是便有了“第一批次面试”晚于“第二批次”的“有趣”场景。同时,各批次时间间距低于往年,批次之间难度差距低于往年。
同时,今年清华网申的前三个批次的通过材料概率低于往年,而面试通过率有了一定提升。在北大宣布扩招后,清华补录批次通过率创下新高。今年北大非全日制项目,扩招了将近70人。其中,后两个批次的面试名额是前两个批次的近三倍。同时,北大学费增长了7万,达到了39.8万/年,喜提“京城最贵MBA”称号。另外,北大是第一个在疫情未明朗时,依然坚持线下面试的学校。因此,第一批次参与面试的为50人,第三批面试400人。由于制作视频成本高,因此今年整体进面试的难度有所上升。今年申请人在面试后获得“等待”,并获得二次面试的机会的概率大幅度提升。人大是“清北人”中唯一使用线上面试的院校,总体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前两个批次通过人数远远低于去年,去年前2个批次通过近450人,今年仅仅250人。因此,人大各批次进的面试难度差异极大,即首批难度最大,后边批次难度逐渐降低。第一批被淘汰申请者的实力背景,一定程度上高于后面批次的申请者。人大今年对大龄考生体现了偏好性,非全日制低龄申请大多数没进面试,这与低年龄申请者考上不来比例过高有关。中财MBA修改申请短文,三道题分别使用了清华、北大的申请短文问题,申请竞争度相比往年更为激烈。
中财和对外MBA,均使用了线上面试,鉴于对申请者的考察比较有限,筛选效果比较一般。总的来说,身处不同行业,在收入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MBA的申请人数和通过率等数据上,高薪的“热门行业”均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由清北校友联合创立而成的青藤MBA,在2020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所有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89%的学员,都拿到了理想的名校录取通知书。
1)基础情况
截止目前,清华、北大等名校的非全日制项目,在申请者年龄、管理级别和薪酬上,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虽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让管理者趋于年轻化,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管理的经验和幅度也的确需要一些时间的沉淀。我们既要保持自身的持续成长,也要对时间保有一定的耐心。青藤MBA2021申请的学员中,金融、互联网、科技,三大行业占比最高。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报考MBA的主力人群,近年越来越多的金融MBA项目也成为报考的热点。互联网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催生了更多的岗位机会,也孕育了不少的独角兽公司,对高速成长的公司来说,管理能力也是这些公司和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这两个行业的申请者也会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各大院校也为以外贸、房地产、制造业为主的传统行业保留了一定的录取名额。毕竟,无论是从产业发展的现实角度,还是商学院主张的“多样化”来说,都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的加入。2020年,很多人的收入受到了影响,中低收入者被“被动”地筛选了出去。不过,以清北人为代表的申请者的收入,并未受到显著影响,依然“居高不下”。你可能会问,是否不达到这个标准就不能报考名校了?答案是否定的。首先,青藤的学员综合实力相对比较强,所以平均薪酬和薪酬中位数甚至还略高于名校平均水平。其次,院校和项目也会考虑申请者所处的行业与职业发展阶段来进行具体的评估,并不会完全以薪酬作为评价候选人的唯一标准。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MBA申请中,薪酬和学历作为对一个人的过往成绩的客观评价,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于名校而言,学术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名校背景的申请者,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具有更大优势。从学历上看,MBA的申请者还是以本科为主,双一流学校和海外院校的候选人会有一定的背景优势。不过,双非本科的同学也占了近一半的比例,这些背景并不占优的申请人除了要能够突显自己的职业成就和发展潜力外,在学校和批次的选择上也要有一定的策略。
总的来说,越优秀的人越努力将会成为常态,社会分层不仅固化了各自的阶层,更多是固化了思想。
真正顶层的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申请MBA,拓展自己的思维见识。名校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