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冶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大突破

2024/6/28 8:51:09

6月24日,从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传来好消息,中南大学“有色冶金高效转化精准调控与智能自动化系统”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由中南大学教授、“工业智能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阳春华领衔,中南大学与江铜集团、中国恩菲等合作完成,是我国有色冶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一次重大突破。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的高效转化,对提高矿物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推进智能化转型至关重要。然而,我国有色冶金生产流程长、工序多,原料组分复杂,且生产装备日益大型化。如何实现生产流程的高效协同运行,成为行业亟须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阳春华率领团队深入生产现场,从大型有色冶金炉窑反应气氛精准控制、湿法冶金多反应器协同调控,到“供应链—物质流—生产链”全流程高效协同运行,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形成了适应我国有色冶金资源特点的高效转化精准调控技术体系。团队建成了国际首个有色冶金智能模型库,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牵头制定了有色冶金自动控制的首个国家标准和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

  这些技术和标准不仅在国内多家铜锌冶炼企业得到应用,还出口至塞尔维亚和刚果(金)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阳春华教授及其团队获得了110项发明专利,发表了150篇高水平论文,出版了2部专著。牵头建成了我国首家铜冶炼智能工厂和锌冶炼智能工厂。在这些智能工厂中,全球最大、横截面积达152平方米的焙烧炉,被团队首创的大型炉窑反应氛围精准控制技术,安装上了“智慧大脑”,将温度控制精度提升至99%以上,实现了全天候“零手操”智能自主运行;极端复杂的湿法冶炼工序,在团队创新提出的多反应器协同精细调控技术的加持下,主金属产品纯度稳定达标,镓、铟、锗等战略金属的分离率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真正将原料中的有价金属“吃干榨净”。

  “我们将继续努力,全力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有色工业的深度融合研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国家有色金属行业由大变强作出更大贡献。”阳春华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