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副院长潘俊做客长江讲坛,分享“两千年前的电影”

2024/6/27 10:00:44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它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方式,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讲座中,潘俊老师从宋代绘画中的皮影戏入手,深入介绍了皮影戏的三大区域流派及其表演特色,为观众揭示了这一古老艺术的深厚历史底蕴。他首先从苏汉臣的一幅画作出发,聊起中国宋代就已流行的儿童娱乐方式---皮影戏,并通过展示各地不同影人和表演绝技,让观众深度接触和理解这一戏剧形式。

讲座现场。极目新闻供图

皮影戏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宋都城汴京是中国皮影戏历史上最早的繁盛之地,元明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皮影戏相较于其他戏剧最为特别之处,是艺人隐于幕后,仅通过双手操纵平面皮偶在孤灯幻影之下现形,并配之以音。在表演开始之前,须在舞台放置一块白色的幕布,在幕布后辅之影灯,有人亦将皮影戏称之为现代电影的“始祖”。皮影戏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与语言的艺术,因各地唱腔不同,形成了三大区域流派。作为一个载体,皮影寄托着中华民族大众群体的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和民族精神,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劳动、人生礼仪、节日风俗等自身社会需求。

讲座吸引了众多观众。汉新闻供图

本次分享活动中,潘俊老师还带去了自己和美术学院皮影创新工坊学生一同创新的作品。这些艺术品既保留了传统皮影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创意元素,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积极探索。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被精彩的讲座深深吸引。武汉广播电视台与极目新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