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工程学院

2024/6/17 15:00:27

招生专业

轮机工程(海上专业)

◆ 海上方向

◆ 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方向

轮机工程(陆上专业)

学院介绍

学院成立于1994年4月,其前身是1953年三校(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设立的轮机系。

学院下设船舶主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机工程、热工流力、船电设备和船舶电工等7个教研室和1个轮机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193人,其中专任教师144人、实验教师27人、管理人员(含指导员)22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1人,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持证教师101人(其中持有轮机长及高级轮机长证书教师2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7人,副教授77人,讲师30人。此外,学院还聘请讲座教授、客座教授30余人,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专家4人。

<<学科建设

学院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轮机工程硕士学术学位和船舶工程、海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轮机工程学科历史悠久,1960年开始研究生培养;1981年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被列为交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力量。轮机工程学科作为二级学科,支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第五轮评估中评定为B+,2023年软科国内排名第4,国际排名第9。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教授32人、副教授82人,持有轮机长适任证书的教师21人,拥有7名辽宁省教学名师,船舶动力装置及其自动化、船舶辅机及防污染和船舶电工学等3个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学院还聘请讲座教授、客座教授30余人,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专家4人。

<<科研情况

学院拥有辽宁省轮机科学与运用工程重点实验室、科技部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辽宁省船舶机电一体化重点实验室等16个省(部)级、市级科研基地,在现代轮机管理工程、船舶机电一体化、轮机自动化与智能化、船舶危管与污染控制、船机修造工程、船舶绿色能源与动力系统、船海微纳能源运用工程等学术研究方向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纵向科技课题1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获得国际、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0余项。

<<交流合作

学院高度重视与国外知名院校的沟通联系,与美国休斯顿大学工学院、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签订了本科层面和研究生层面的多个联合培养项目协议,与美国缅因海事学院、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外同类院校开展合作交流。

<<学生工作

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待生如子、待生如友、待生如栋梁”的学生工作理念,贯彻“智商、情商、技商、体商、逆商”培养方针,关注学生的共性发展需求,着力构建“家校合力”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发展性支持。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学风,大力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深入落实就业创业指导,近年来有就业意向学生年终就业落实率均达99%以上,80%以上毕业生实现高层次、高质量就业。

<<专业介绍

轮机工程专业是大连海事大学的支柱性专业之一。轮机工程专业包括轮机工程(海上专业)和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其中轮机工程(海上专业)分设海上方向和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方向。

轮机工程专业2005年获评辽宁省示范性专业;2007年获评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获评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9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英国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IMarEST)认证;2021年通过海事局航海教育培训质量等效认可;2023年获批成立辽宁省现代海运产业学院(牵头单位)。软科从2021年开始进行专业排名,轮机工程专业连续3年排名第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