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特色专业招生

日期:2012年06月11日
目前,以软件外包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已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承载国际服务产业转移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式和责任下,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缓解环境资源压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将北京、天津、大连、济南、杭州等21个城市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
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其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在驱动。一直以来,专业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外包产业向高端跨越的“短板”。为解决困扰产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国家教育部、商务部在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对“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省结合产业及人才现状,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教育厅 商务厅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鲁教高字〔2009〕11号),意见指出政府、高校及企业三方要共同参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要制定人才培养的促进政策,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完善人才从业标准,尽快建立专业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要求高校调整原有的专业结构,增设服务外包相关课程,积极引进企业实训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参与到高校教学改革中,为高校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派遣一线专家到高校中参与教学,鼓励企业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
山东省政府在2010年2月9日印发了《山东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鲁政发〔2010〕16号),要求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强省。文件指出“未来5年内,要新增12万高科技复合型国际化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就业,要求进一步扩大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提升适用人才能力层次”,亟需完善全省服务外包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实施服务外包人才战略迫在眉睫。
2011年2月24日,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各主管部门颁布了《山东省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计划(2011-2015年)》等一系列的八个文件,对大学、高中等各层次教育的方向、体制、模式以及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划和明确的要求。
为响应国家“转方式、调结构”号召,积极抓住“第二次改革开放浪潮”的机遇,经山东省教育厅、商务厅、财政厅和省物价局批准,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临沂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泰山学院、山东工商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同时开设“软件外包”特色专业方向,她将在招录、培养、就业保障等各个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历史性地整合了政府、高校、企业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源,采用“全新培养模式”,确保快速有效地培养一大批“中高端高科技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为确保“软件外包”特色专业招录工作的推行实施,各参与单位共同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在济南高端人才实训基地设立“综合服务办公室”为该项目日常工作机构,全面负责特色专业建设的领导、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聘请政府领导、大学教授、企业高管等行业内资深人士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为项目的顺利推行提供战略指导,“综合服务办公室”下设秘书处、宣传处、研发中心、招录办公室、教学质量部、就业保障部等部门具体负责落实工作。
2010年投放1086个统招计划,各高校联合投入最优教育教学资源,在学术、教学模式、企业需求等多个领域做了一系列充分周密的研讨,获得了家长、学生、企业、相关政府领导部门一致好评,2011年预计将投放计划超过2500人,五年内实现在校生超过10000人,每年人才输出量达2000人以上。
三、“软件外包”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保障办法
(一)招录优质生源:
在特色专业的招生录取阶段,我们将严格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对填报志愿考生分批次录取。具体工作由招录服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各高校招生办独立开展。
(二)人才培养内容:
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由高等院校、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及政府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紧密结合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现状,符合软件外包企业实用性、国际化、复合型的用人需求。除正常开设的公共课、基础课外,还将开设主流行业技术、外包行业语言和职业素养训练等课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
既结合了大学多年来积累的厚重的学术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借助了企业适用、实用、高效率等的特殊要求,我们把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大学基础提高阶段和企业实习实训阶段。
大学基础提高阶段:在传统大学学习基础之上,通过企业的协助指导,特色专业除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价值观奠定和基本能力培养之外,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利用、对自我的认识和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更加贴近社会。
企业实习实训阶段:前期在学校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最后一阶段(约1—2学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快速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顺利转变。
(四)就业对接保障:
就业是人才培养开始的起点,在特色专业的就业对接阶段,前期的高质量生源、就业导向的课程设置和贯穿全程的职业素养训练为末期的就业对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就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特色专业的双证书制度和丰富的三重就业推荐体系以及长期的就业跟踪服务,则将保障特色专业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和长期的个人提升支撑。


更多大学招生简章